朋友圈不是商圈 教你幾招識破騙術
來源:原創丨 作者:榮之榮丨 發布時間:2018-12-20 10:57:33丨 發布單位:公交分局 丨 丨 閱讀次數:1093
當今社會,微信作為自媒體平臺用戶增長指數倍增。有關注的人群就會有可營銷的市場,當朋友圈變成了商圈,當曬心情、曬幸福變成了曬眾多品牌、曬優惠活動,關注、分享、兌換、積分等行為已屢見不鮮之時,瀏覽微信的您可得留心了。
掃碼送“話費”
“掃描圖中二維碼并添加關注獲取100元話費”但是網友們掃描并關注之后,還需要填寫個人信息表格才能完成贏取話費的任務。時常填寫后并未即使獲得話費而是被告知在一段時間后到賬。結果信息被盜,“話費”卻遙遙無期。
警方提醒:一些掃碼活動以明顯高過實際的高額返利騙取網友參與,實則為盜取信息。一般此類掃碼活動要么是官方賬戶發布,要么是活動現場兌現,請廣大網友留心。
限時抽“大獎”
“某大公司慶祝周年慶,開展抽獎活動,一等獎iPhone6plus一部……”,此類騙局多設有一個較長的抽獎等待期,當網友填寫了信息盼望大獎從天而降的時候,“組織者”已經利用信息開展下一步騙局了。
警方提醒:要提高對自己個人信息保護的警惕性,這些疏忽都可能成為您個人財產被騙的先決條件。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貪小便宜易吃大虧。
高薪急求“賢”
“上市公司人才短缺,急招XXX累人才,請將簡歷檔案投遞郵箱。公司期待您的加入。”此類信息一般比較被識破,但是對于一些急于求職的年輕人可能會上當受騙,將詳細的資料郵寄給所謂的“公司”。
警方提醒:一般而言,公司招聘都會有詳實的公概況、地址、聯系方式、崗位需求等,求職者還需與人事部門直接對話比較穩妥。并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公司的相關信息,做到充分了解。
回復換禮品
“回復X型符號達到20個,即可獲贈小米3手機一部,僅剩10臺先到先得!”現在,除了集贊微信平臺還出現了很多變相的收集方式,例如回復固定留言、特定符號、表情等。當你達到要求后,騙子會以郵費、稅款等多種借口要求你匯款,雖與“禮品”相比,匯款少之又少,但是有去無回。
警方提醒:一切要求先匯款等先付條件的情況多為騙子騙取錢財的手段,一般微信平臺活動都是和實體經營掛鉤,可以向實體商家咨詢。
低價奢飾品
“名品折購,海外代購,全場1折,要的私信哦”,當您將錢轉賬至對方賬戶,很可能商品不如人意或者以被海關扣押為理由要求你支付關稅否則根本收不到手。
警方提醒:目前許多親朋好友成為微商發布代購信息,警方這里提示您,熟悉的好友間最好經過電話確認,尤其是長時間不聯系的和不熟悉的請慎重選購。